Think2HR 发表于 2022-7-9 13:20:12

管理者的三项修炼,很好的文章

来源:晏子的理想一、什么是管理能力
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使目标有效达成的过程。目标达成的“效果和效率”是管理的价值所在。经典的MAP商学院课程指出,管理能力包括管理任务、管理他人、管理自己的能力。
管理任务包括目标和计划的设定,资源(人、财、物、时间等)的统筹,任务过程的跟踪检核纠偏,以及任务结果的评估和改进。
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涉及到需要将他人作为重要资源时,管理者则需要面对管理他人的问题。管理他人包括对人的识别、使用、发展、留用问题。
管理者作为任务的总指挥,是整个管理过程的灵魂,也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自己的时间精力、行为表现、内心信念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印度将MBA(企业管理)类课程作为大学的必修课,无论学任何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管理课程,以便培养具有专业和管理复合技能的人才。跨国企业中印度裔的高管数量与日俱增,一定程度也印证了这一教育改革的成效。
同时,必须强调的是,管理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能力,课程的学习能够建立良好的管理知识结构,掌握必要的管理工具,激发管理意识,但管理能力的精进必须依靠在实战中的不断反思和磨练,在解决管理问题中得到精进。
近些年,一直有关于“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的讨论。普遍认为,管理更偏向于管理事,也就是管任务;领导更偏向于管人,也就是管队伍。实际上,“管理”的概念较“领导”更加宽泛,可以说“管理能力”中涵盖了领导力。
管理更强调效能,单个的人完成单项任务的过程,也可以体现管理能力,当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涉及将其他人作为资源去管理,也就是涉及管理他人时,发挥的就是“领导力”。德鲁克先生提出每个知识工作者都是一个“个体管理者”,但并不一定是一个领导者。但每个领导者,必然是个管理者。

二、为什么管理能力很重要

随着人们面对的环境和任务的复杂度和问题解决难度日益增长,管理能力在目标达成过程中重要性日益凸显。
挑战1:方向的迷惑性
在VUCA时代,外部环境瞬息万变,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组织而言,确定目标以及实施计划越来越具有挑战。
在确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对于管理者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管理者能看到多高、多远,决定着整个团队的目标高度。选择大于努力,如果方向完全不靠谱,团队再努力也可能南辕北辙、事倍功半,管理中的目标决策是组织发展的关键环节。
挑战2:资源的稀缺性
客户、资金、人才等等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时间对于每个人,每个组织而言更是一种不可逆的资源。所以,如何将资源进行有效的统筹配置,使其效用最大化,是管理的核心作用之一,也是现代组织和个人发展的基础命题。
挑战3:过程的不确定性
即便管理者拥有远见卓识能够确定出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明确的执行计划,并且统筹配置好的相关的资源,但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计划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偏离预期,甚至面对彻底的失败和推倒重来。
通过管理手段进行计划执行的掌控、及时纠偏、持续改进,对于目标的最终实现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计划阶段性受挫时,如何重新启动新的计划,也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命题。
面对三大挑战,优秀的管理能力成为了非常稀缺的资源,而拥有优秀能力的管理者们成为被争夺的重要对象。无论现阶段你是一个专业人员,还是已经成为了团队管理者,每个人都应当有意识的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能。

三、如何提高管理能力

1.管理任务
管理任务的底层逻辑是“目标管理”。PDCA戴明环是目标管理的重要工具,计划、执行、检核、改进四个步骤可以应用于任何一项任务的执行。
对目标完美达成的不懈追求,催生出了很多管理工具。目标制定阶段有SWOT分析模型、波特的竞争模型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力求将目标制定的更加精准;过程控制有六西格玛等偏差控制模式,将执行过程尽可能的做到完美。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为目标的达成提供了资源分配的权责架构。
无论是目标的制定还是完美的执行,在任务管理的过程中对管理者的最根本要求是对于提高认知的不懈追求。如果管理者停止对未知的探寻,那做出的决策就会重复自己昨天的水平,目标的追求也不会有新的高度,目标达成的方法也不会有改进。如果管理者不断探寻未知,钻研学习,任务管理是必然有更优解的。
所以说,管理任务的要领是对未知的不懈探究,也就是拥有求知精神。
2.管理他人
管理他人包括对目标达成所需的人进行寻找、识别、使用、发展和留用。市面上关于人才管理的课程层出不穷,而HR专业队伍的出现也是由于组织对于人才这项资源的日益重视。
对他人的管理并不是只有组织中有职务职权的人才会面对的课题。家庭关系的管理、生活中非正式的任务合作等等都会考验一个人管理他人的能力,婚姻关系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管理场景。
关于人才管理各环节的专业理论和工具,后续再进行专业解构,但无论有多少方法,最终对于他人的管理,最有效的方式是达成共赢。将管理对象单纯当作工具,这种管理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取得管理的最优化效用。
只有管理者秉承通过共同工作,达成大家共同的团队目标,在劳动的过程中,被管理者满足到自身显性的以及隐性的需求,才是稳定的管理关系。在人才的选拔过程中考虑被管理者的匹配度和发展前景,使用过程中关注并投入资源帮助他人成长,价值评价和分配能够有效的满足他人需要,都需要管理者有一颗成就他人的仁爱之心,具有将管理对象作为共同达成目标的合作者的心胸。
所以说,管理他人的要领是对成就他人的追求,也就是拥有仁爱精神。
3.管理自己
“管理自己”是一个心理学命题。人的心理信念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会影响人的信念。要管理好自己,首先要主动的察觉到自己持有什么样的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世界、人生的稳定而清晰的看法。核心信念是否成熟完善,对于管理效果的影响巨大。能够成就伟大事业(达成重大目标)的人,内心都是十分完善而强大的,其本质就是核心信念超越常人。
对于自己的看法会决定一个人的自信程度,对于管理者而言,如何看待自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管理者的外在行为表现。不自信的人往往不敢做决策,不敢去主动获取资源,过于担心自己的表现而无暇关注他人需要,情绪对于他的干扰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内耗,无法成为一个果敢的管理者。
对于外部世界的观点主要包括对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看法和他人动机的看法。如果一个人对于不确定性具有极大的恐惧,那么很难去掌控较为复杂的任务,因为不确定性才是世界的常态。成功的管理者都是拥抱风险,挑战未知的心态,对不确定性、与自己预期不一致的情形具有极大的容忍度。
另一个重要的对直接的观点是关于他人,一个人如果对于社会和他人持责任和善意的态度,那他和他人建立链接和合作的可能性就更强,能够管理的资源就会更多,反之,对社会和他人充满疑虑或敌意的人,很难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最后一个重要的核心信念是关于人生。不同的人生追求对于管理者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管理者对于想要达成的目标具有强烈的意义感和使命感时,对于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也就具有了更强的韧性和复原能力,也就是说“逆商”更高。
所以说,管理自己的要领是拥有强大的核心信念,也就是的信仰精神。---------------------------------大到确定并实现人生目标,小到一个活动实施,不同的管理能力,会体现出不同的管理效果。人人都是管理者,管理修炼之路并不孤单,希望通过管理能力的提升,每个人都能更好的达成目标,获得丰盈的人生。

标杆精益 发表于 2022-7-9 13:33:30

有道理。。。

热闻柿椒 发表于 2022-7-9 13:37:03

我是个凑数的。。。

策划人子禾 发表于 2022-7-9 13:37:16

写的真的很不错

斯迈尔IOT+ 发表于 2022-7-9 13:39:30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骏驰信息交换站 发表于 2022-7-9 13:44:37

我是个凑数的。。。

现伟电商 发表于 2022-7-9 13:46:04

支持一下: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管理者的三项修炼,很好的文章